登 录 免费注册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400-676-1800 《中国建筑施工网》是中国政企交互型电子招投标领导品牌 进入办公平台


招标公告 招标变更 采招业主会


全项目跟踪 规划施工


明星企业 企业资讯


焦点视点 技术创新
中标公告 废标公告 流标与答疑 拟在建项目 可研环备 产品选型 资质选型 政策法规 展会信息
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成功案例 正文
广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成效显著 下一步推空气源等新技术
发布日期:2017-04-06
 
 
推荐业主单位 更多
 
1
北京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有限公司
 
2
大庆油田公司第九采油厂
 
3
北京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有限公司
 
4
大庆油田公司采气公司
 
5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环境规划评价技术研究所
 
6
大庆油田有限公司第五采油厂环保部
 
7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环境规划评价技术研究所
 
8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9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十采油厂
 
10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1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12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1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
 
14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15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油厂

    【热泵网讯】在广西百色市龙景初中的图书馆与行政楼内,一年四季都有着根据气候变化而持续供应的冷热空调,在宿舍楼里生活的3552名学生,每日都能享受到近142吨的生活热水,这些都得益于一种名叫污水源热泵系统的新能源技术。“十二五”期间,广西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新技术,通过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建设工作,全区累计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4054万平方米,有效地推进了全区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广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攀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取得良好成效:自2009至2012年的三年间,广西南宁、柳州等7个市,恭城、灵川等10个县获批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示范任务折合应用面积2285万平方米,获得国家补助资金共计5.45亿元,在下一步可再生能源示范建设中,包括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将在全国范围内的供电、供热、供气、交通和建筑中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一直以来,广西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创建了南宁、柳州等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区、县;组织太阳能、浅层地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村镇建设中的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积极支持在农村与偏远地区发展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

    此外,广西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各市县申报广西节能减排(建筑节能)财政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财政共安排自治区本级建筑节能专项资金2亿元,其中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建设上共计投入371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励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建设,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规模化应用;通过相关媒体发布有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政策法规文件,组织部分建设单位参观实施效果显著的项目案例,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建立自治区建筑节能专家库、组织赴各地进行现场观摩学习等,加强对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电、浅层地能等技术应用的指导。通过试点示范,广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正在逐步实现从“示范项目”到“示范市、县”再到“全面推广”的“三步走”战略,逐步形成“连点成线,延线成面”的“点、线、面”式发展格局,建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产业产品、能力建设、应用模式等“五大体系”。

    下一步,广西将因地制宜,丰富应用形式,拓展应用领域,扩大应用规模,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大力推广太阳能、空气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加大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城市中低层住宅及酒店、学校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的推广力度,要求城市规划区内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四类建筑”至少应用一种可再生能源,规定采用集中空调系统且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含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应当配套设计和建设空调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积极推动空气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争取到2020年末,广西城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消费比重显著提升。


QR Code

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service#cpeee.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入网流程 | 付款方式 | 法律声明 QQ在线:51311961 QQ交谈
Copyright © 2008-2018  中国建筑施工网  版权所有    网站所载内容及排版格式受版权法保护 严禁转载  
政府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