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个月时间,人工智能获得投资人、科技巨头和政府的重磅加持,足以暗示AI革命浪潮的燎原之势。根据《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全球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诞生。一时间,人工智能创业成为了国内创投市场的主流,名副其实的风口行业。
一向看好人工智能的李开复,则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此的担忧,“有一些泡沫,有一些调整”,并表示明年初会出现第一波倒下的AI公司以及投资人。
资本和创业者一拥而上,无非是看好人工智能未来的商业化。但现实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创业到底能不能挣钱?可盈利的机会在哪里?后来者可跳过哪些坑?
人工智能领域市场布局
据某细分领域研究机构出具的统计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有709家,美国有2095家,英国有366家。其中,美国与欧洲投资较为密集,数量较多,其次为中国、印度和以色列。
总体来看,国外以Google、Facebook、IBM、Microsoft、Amazon、Intel等为主,国内则以BAT、科大讯飞等为主。
、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应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通用)、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应用)、手势控制、虚拟私人助手、智能机器人、视频内容识别、内容感知计算、语音识别、推荐引擎、语音到语音翻译。 <br />
<P> 其中,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应用)分类以约436家企业的数量遥遥领先,自然语言处理公司数量232家位列第二。<P class=)